容若:毛澤東寫別字

容若專欄《錯字與別字》

毛澤東的「文膽」有好幾位,最重要的是陳伯達、胡喬木。但軍事、政治的文章多自己寫。這類文章,毛甚至做彭德懷、劉伯承、陳毅等人的「槍手」,他寫別字,也見於這類文章。

眾人皆知的一例,是1936年12月,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這段話:「江西第五次『反圍剿』,我軍全然不講退卻,原因在於局部形勢和整個形勢都不注意,實在魯莽滅裂的幹法。」所謂「魯莽滅裂」,應為「鹵莽滅裂」。把鹵寫成魯,當然是寫別字了。

「鹵莽滅裂」語見《莊子》。歷來用以形容草率莽撞。文雅如辛棄疾詞,通俗如小說《三俠五義》,乃至新文學大作家魯迅,都是如此寫法用法。看毛文的上文下理,他也是如此用的,卻有一字之差,犯同音之誤,因為「魯」指遲鈍,與比喻草率之「鹵」意思相反也。

毛澤東寫詩詞,屢有用錯字,事後要修改。最著名的例子,是1958年7月1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的《送瘟神》詩二首,其一云:「綠水青山枉自多,華陀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其中「陀」應為「佗」;再刊於《紅旗》時已改正;出詩詞集,更無此別字了。而「藶」也改成荔,但不是別字。

又傳毛澤東於六十年代援越抗美時,把成語「前仆後繼」寫成「前赴後繼」,也是寫別字。事後大陸出版的「詞典」竟說「前仆後繼」一作「前赴後繼」以迎合上意。其實一字之差,意義大不相同;起碼令原語壯烈的場面失去了。

文:容若
資深報人、香港文字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