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我們,讓城市更美好」

何志平專欄《允执厥中》

「我們,讓城市更美好」。這個主題很有趣,強調「我們」,不是「你們」。但「我們」究竟是不是「你們」?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對留蘇學生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可見「你們」也是「我們」。所以「從我做起」、「從你做起」、「以人為本」,「我們」的行為、「你們」的行為可以讓城市更加美好。

城市「以人為本」

有人,就會有社會,從而產生城市;有了城市,就有建築與公共建設;有了人,整個城市才會「活」起來。人在城市發展歷史中,始終立於主角的地位。城市的所有規劃與建設,都是為人服務的,是「以人為本」的。有什麽樣的人,就有什麽樣的城!有了「有文化的人」,就有人文修養、格調高雅的城;有了「有活力的人」,就有動感十足、摩登現代的城!倘若人與城市發展脫離關係,整個城市的輪廓會模糊不清。

一個城市要想變得「美好」,就要有「美好」的人!要有「美好」的人,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重視對人精神面貌的提升。當前,很多人才雖然被培養出來,卻被自己的城市、國家所忽視。這些人才,一是流失到其他賺錢更快的行業,二是流失到異國他鄉,尋找更多的機會。我們不但要培養人才,更要設法保留人才,讓他們在專業領域發揮所長,為城市發展作出貢獻。同時,還必須大力吸納國外的知識分子、專業人才,也要把一些具發展潛質的「美好」的人帶到這個城市。怎樣才能吸引這些「美好」的人呢?

首先,這個城市必須自由開放,政治穩定,政策透明,資訊、資本、人才及商品自由流通;第二,這個城市必須法規全面靈活,尊重法治精神,政府高效廉潔,重視知識版權保護;第三,這個城市必須海納百川,包容性強,能夠接受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允許異見的存在;第四,這個城市必須擁有包羅萬象的文化,鼓勵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對各類文化敞開大門。

香港成功經驗

香港作為亞太地區主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和資訊中心,是世界上經濟最開放、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面積僅為1,100平方公里,卻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性格、不同信仰的700多萬人,人均居住面積僅為8平方米。大家在這裏安家落戶,與本土香港人融會、共同奮鬥,同時亦將自身的文化風俗帶入香港。所有的人和事,層層疊疊,仿佛為香港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文化外衣。多樣性的生活和多元文化,使整個城市更顯活力、精彩有趣。

談起活力,很多人說香港應該是世界上最具動感現代的城市,香港人是最為忙碌的地球人。為什麽會有如此印象呢?是香港人永遠疲於奔命、焦急生意的成敗、忙碌追趕下一趟火車?跑來跑去、獨立獨行?抑或為了搶購一部最新款式的手提電話、LV皮包?現實生活中的香港人,不管別人,也管不了別人,總予外人一種急迫緊張、不斷打拼、競爭前行的感覺。香港的「活力」,其實就是激情!香港是一座被激情包圍的城市,繁華背後盡顯香港人的努力辛勞。香港人生活於激情之中,為了自己,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亦為了追尋精神信仰。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情感,是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要素,是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是對工作的熱愛和執着,是青春、活力的象徵。人一旦失去激情,就會變得麻木、冷寞,生命也會顯得蒼白和淒涼。所以,激情就是人類生命的顏色,更是香港的硬體、香港人為人處事的態度!因為這種激情,使得香港獨特有趣、與眾不同、生機無限。「活力」、「激情」,多樣生活、多元文化就是香港精神、靈魂之所在,亦是香港吸引眾多人才奔赴的魅力所在。

未來城市聯盟

但隨着全球經濟、科技一體化,二十一世紀的競爭,不是產品與產品、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是文化體系與文化體系、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競爭。一個人口稀少、地域狹隘的小城市,很難與人口龐大和面積廣闊的大都會抗衡競爭。所以,城市之間的聯盟,至關重要。一群經濟和文化實力相近的城市必需結成聯盟。一方面,可以創造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來促進經濟發展,達到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城市的合作將能提供必要的軟硬體條件來吸引人才、培養人才。過去,城市聯盟通常重於經濟合作。事實證明,在一個文化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的全球化年代,單純的經濟合作太過狹窄,我們需要文化合作來拉近彼此距離,使彼此相互欣賞,增進發展,從而令城市聯盟更具內涵。

國際競爭中,如果政治和軍事實力可以歸於「硬實力」的話,那麼文化價值就是一種「軟實力」。提升軟實力,也意味着必須打造一個有創意、有凝聚力、適應性強的城市群。通過文化藝術的創新、古跡回憶的保存以及歷史的傳承,不斷推動城市的全面發展,使之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如文學大師莎士比亞所說:「城市即人」。打造城市文化聯盟,匯聚各種人才,使城市更具多樣性,更有激情,多方位發揮城市軟實力。

城市,因為我們將變得更加美好!

(本文節選自作者2011年「我們,讓城市更美好」講辭)

文:何志平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