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樸民:孫子之大智慧

古人認為:「不足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因為「一域」不能代替全局,「一域」之得更不能彌補全局之失。換言之,全局決定着一域的存亡,所以任何事業成功的關鍵正在於能否認識全局、駕馭全局。而謀全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宏觀控制的大見識、大魄力,處處高人一籌,時時佔得先機。

歷史上,那些成功的戰略家,總是善於從錯綜複雜的局面中清醒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劣態勢,充分考慮當時的戰略地緣關係、綜合實力以及戰略布局與互動,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的戰略目標,站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全盤皆活的戰略轉機。尤其是奪取和掌握戰略主動,營造有利於未來發展的良好戰略環境。

孫子的高明,就是善於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決定戰爭勝負的要素,把握克敵制勝的奧妙,駕馭治軍用兵的方法。無論是政治與軍事主從關係的分析、經濟與戰爭依賴性質的闡述,抑或是敵我戰略優劣態勢的判斷,作戰指導原則各個層面的協調,它都具有鮮明的整體性、系統性、全局性、互補性的特徵,如戰略預測上的「五事七計」,治軍手段上的「令文齊武」,作戰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戰爭觀念上的「仁詭相濟」等等,無一不是以系統綜合的視野切入,由全局呼應的途徑造就。處處體現出綱舉目張、舉重若輕的大局意識和見微知著、佔隱察機的預見能力。

這種全局意識,對於我們今天從事任何工作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啓迪。就任何一個追求事業成功的人士而言,大局觀可以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只有看到事物的內在聯繫性,才不至於在應對時顧此失彼,左支右絀;只有認識關係的錯綜複雜性,才不至於在處理時掛一漏萬,倚輕倚重;只有意識趨勢的多樣變化性,才不至於在前瞻時一廂情願,進退維谷。從而以聯繫的觀點審時度勢,以辯證的態度關照一切,以互補的手段多管齊下,以穩妥的步驟循序漸進。防止因偏執一端而輕躁冒進,避免因忽略細節而功虧一簣。真正明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深刻理解紅花還須綠葉扶的要義。很顯然,立足全局,明瞭大勢,關照整體,和諧協調,是推進事業並牢牢立於不敗之地的前提條件,也是強本固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關照全面,不等於事無巨細平均使用力量,恰恰相反,抓住重點,強調主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綫。最糟糕的情況,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芝麻西瓜滿地撿」,「樣樣都懂,樣樣稀鬆」。加個不多,缺個不少。

孫子不愧為「兵聖」,對這層道理有十分深刻的闡釋,在它看來,即使有極大的優勢,但是如果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不講主次,四面開花,全面受敵,撒胡椒麵,那麽這種優勢將不復存在,所謂「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正確的方法是,在充分關照全面、有效照顧整體的同時,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資源,突出重點,高明選擇戰略主攻與突破方向,集中優勢兵力,中心突破,以點帶面,創造最經濟、最優先的效益,達成自己預定的戰略目標,這就是「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孫子既堅持全面論,更強調重點論。其所有命題,均以兩點之中抓重點的方式來表述,如攻守一體,以攻為重點;奇正相生,以奇為優先;主客相對,以客為側重;常變並行,以變為主體。「全勝」、「戰勝」不可或缺,而以「戰勝」為重中之重;「避實」、「擊虛」相輔相成,而以「擊虛」為根本選擇。

孫子這種思維模式,是符合辯證法的基本原理的,在哲學上,同一個事物內部往往存在着矛盾的兩個方面,這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着事物的性質,決定和制約着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要處理和解決矛盾,就必須從處理與解決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從而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以四兩撥千斤,以抓綱而舉目。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能把兩點論與重點論簡單地對立起來,不能讓關照全局與強調中心機械地割裂開來,面對風雲變幻的形勢,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面對形形色色的壓力,切不可不擇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去應對,見招拆招,而必須沉着鎮靜,以靜制動,突出中心工作,解決關鍵問題,循序漸進,化整為零,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文:黃樸民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