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浩鏐:中美文化的碰撞與和諧

作者尹浩鏐(左)與傷痕文學創始人盧新華
在座談會上(作者提供)
近年來在美國,中國已被認為是亞洲文化的象徵。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走向世界的歷史進程中,璀璨奪目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魅力,中國文化的不同層面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美食享譽世界已久,如今美國中餐館的數量已超過麥當勞、肯德基在美國本土數量的總和;流行服飾、電器產品……美國人的生活已離不開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針灸也讓愈來愈多的美國人看到了它神奇的魅力。除此之外,中國文化熱還表現在藝術、思想、社會習俗等諸多層面。

媒體取向悄然變化

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也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一是由漠然到重視,二是內容從負面轉向中性,甚至不乏客觀報道,許多華人的名字,如郎朗、姚明、馬友友等文藝體育界明星對美國人來說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如果說老一代華人大都從事體力勞動,餐館、洗衣店、雜貨店是他們謀生的主要方式,處於美國社會的底層和邊緣,那麽新生代華人在經濟、科技、藝術等領域的傑出表現正顛覆着美國人眼中的華人形象。

隨着華人經濟、教育水平的提高,參政意識和權利觀念逐漸蘇醒。長期以來,華人被視為政治冷淡一族,游離於主流政治生活之外。近十多年來,這種現象開始扭轉,愈來愈多的華人領悟到,參與政治投票是表達華人社會聲音、反對不公正待遇、維護正當權益的有效途徑,一些傑出華裔人士成功躋身美國政壇。目前,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和東海岸的紐約,華人參政意識的上升態勢最為明顯。

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最大的不同處在於,美國文化講究進取、創造,充滿動感,中國文化講究柔韌與和諧,充滿靜態美,兩種文化就像太極中的陰陽一樣,具有互補性。在《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一書中,唐君毅先生以中西方文化思想中之異同為背景,對中國文化精神神髓予以宏觀描述,亦分析疏理百年來中西文化之糾結,並昭示中國文化末來之遠景,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具有現代意義和全球價值的成份,如中國文化追求兼容並包,主張「道並行而不相悖」,與文化衝突論截然不同;中國文化追求精神甚於物質享受,比美國人追求的「大房子、大汽車」的生活方式更可持續。

近年來,在美國的孔子學院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與各大哲學系、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世界銀行等合作,舉辦「和諧社會」的大型宣傳活動,讓美國人意識到,中美兩種文化完全可以互補合作,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困境。

愈來愈多的美國人認識到21世紀的中國,有能力利用自身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幫助世界各國建造更加良好的關係,除了經濟以外,中國還可以給世界提供多個人類核心價值,這就是家庭、和諧、包容和效率。如果世界能廣泛接受並推崇這四個美德,那21世紀的世界可能會享受更多的和平與繁榮。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化熱必然伴隨和强化着漢語熱。美國大學委員會已於去年5月將漢語列入美國高中生選修的大學預科課程,美國中文學校的數量迅速增長。有關部門統計,今後幾年,美國將會有上百萬人學習漢語,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對今天的美國孩子產生深遠影響。丹佛大學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對這種深遠影響的解讀是:長期以來,中國人對美國文化的瞭解遠勝於美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瞭解。

移民作家描寫文化沖擊

近年來,許多華裔移民作家,在經歷中美不同文化的衝撞之後,在他們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嘗試用不同視角表達東西方文化的異同。黃玉雪的自傳體小說《五姑娘》叙述她如何在西方教育方式下,如何克服與適應種種文化衝突,書中概括了中國傳統的思想、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優劣,最後仍以身為中國人為榮。譚恩美的《喜福會》是一部描述中國母親和美國女兒如何在雙重文化進退兩難的困境中生活,母女外表相像,卻無法避免承受兩種不同文化價值觀的沖撞,母女間既有深沉的骨肉親情,卻又挾着無可奈何的隔膜和怨恨,既互相關懷而又互相傷害,最後超越了一切的,還是共同的中華情結,血濃於水的母女深情,這種情懷,植根於中華倫理的精神世界。湯婷婷的《女勇士》揭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遠景:作為一個生活在美國的第二代華裔作家,湯婷婷在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習慣於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和風俗。身處於兩種文化之中,湯婷婷感到既不屬於中國社會,又不被美國社會認可,因此而迷茫。她通過作品《女勇士》表達出這種矛盾心理,並在該書的最後一部分通過蔡文姬的故事揭示了融合兩種文化,確立華裔在美國的社會地位的願望。哈金的長篇小說《自由生活》側重描寫中國移民生活,在他筆下的人物大多不是經過艱苦奮鬥最終實現了美國夢的成功者,而是在兩種文化的夾縫中辛苦尋求生存空間,或是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融入美國社會,永遠承受着外來者尷尬的新移民。

我們這一群居住在拉斯維加斯的華裔作家,在這紙醉金迷的城市,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碰撞,東方和西方的文化沖擊是蠻大的,我們默默地守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感情的紐帶和身分的認同,通過多份報紙和電台,我們用漢語和漢文表達我們對故國的感情。最突出的是安萍的長篇小說:《拉斯維加斯的中國女人》,高爾泰的《找尋家園》,我的《我生命中的三個女人》,還有陶龍生以賭城為背景,用華裔人物鮮活在美國法庭的六本推理小說,無不處處表現中美文化的衝突,從而讓我們瞭解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中國文化走入美國家庭

我們當然欣喜地看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正在默默地不斷上升。中國文化不斷地走入美國人的家庭,對於中國文化發展繁榮取得的成就,特別是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我們應當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我們同時也意識到:漢語熱興起的背後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就業機會和商機,不少人是出於務實的考慮才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並不一定是認同中國文化的觀點理念和價值取向。

我們沒有理由自我陶醉。我們應當低調和自信。我們要提高自身的修養,發揚中華文化大善的內核,同時也認清美國的所謂民主自由的真貌,不要盲自崇拜,盲目抄襲,精心搭建中國文化通向世界的橋樑,相信中華文化將出現一個奇迹的飛躍,讓我們共同期待罷。

文:尹浩鏐
美國拉斯維加斯文聯主席及作協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