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易學之理論與應用

何志平專欄《允执厥中》

作為國際易學聯合會的榮譽理事長,近來連番出席了多場論壇。從10月洛陽的「邵雍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到11月福州的「第十二屆國際易學論壇——易學與養生」,再至12月4日閉幕的海南「易學:理論與應用研討會」。一路走來,易學博大精深,讓我為古人驕傲自豪的同時,亦為其今日之傳承復興,充滿期待。

易學無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易經》更位居中華「六經之首」,是源於古聖先賢們對於人類生存活動的觀察和歸納,繼而指導人類生存活動、達致人性至於天性的經典古籍。《易經》亦是生活的大智慧,教導人們「變是永恆不變的現象」。在時空當中,世上沒有一事一物、一情況一思想是不變的,它們永遠是「變動不居」的。但變動的規律,卻是有永恆的道理。「變」是一種靈活的機動,但基本的原則卻是不可改變。它,就是天性,是宇宙真理,也是我們共有的「核心價值」。

當下社會,物質豐盈,精神浮躁。我以為,《易經》恰似浩瀚大海中的航標燈,指導前路,引領人類文明走出危機;《易經》之「不易、簡易、變易」的三大法則,也正好詮釋了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徵。假若中華文化的復興直接關係中國的富裕、強大與和平統一,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則是影響未來中國乃至世界命運的重要課題。

第一,表述要簡單。能夠以最簡練的語言,使得任何人都能輕易明白。我經常喜歡說,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就是「和」。「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主導近代中國發展方式的思想體系,完全體現出「和」的價值取向,亦成為了中國人普遍認可之共同原則。

第二,中心思想是有其恆常性的,其核心部分是永恆不變的。核心價值不會隨時代趨勢或流行風潮起舞,永遠如地平線上閃耀的星光,一直指引著人們的親情、家庭、道德規範等。當中的精神價值,五千多年來古不變,綿延不息。

第三、實現方式並非一成不變。「核心價值」的應用,應該與時並進。它的體現,實際上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與經歷。只不過,「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和「因人而異」。這些差異,是人類面臨不同區域、不同時空,為適應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以及為貫徹「天人合一」思想,所產生的總結與經驗。非墨守成規,而是不斷地吸收消解,以致活力充沛,歷久常新。

西方現代化雖然為人類帶來豐富的物質文明生活,卻不能解決人類生活的一切問題,特別是精神上的隔膜狀態。因此,人類社會必須要重新發掘人性、注重人對於真與善的追求、重視人的價值的思想體系及天命的傳承,應當以《易經》之應用作為今後我們的關注重點。

探索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解決人們日常生活的種種紛爭與矛盾,就要對《易經》作進一步研究、討論與應用,發掘《易經》的真正力量,並放諸四海,弘揚《易經》的價值觀。其實,這也是五千年傳統中華文化飽受西方文明衝擊之後,所積聚爆發的一個自我更新過程,更是中華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強大生命力。

文:何志平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