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孫中山寫別字

容若專欄《錯字與別字》

有人問:古之皇帝有寫別字的,近世之偉大領袖有沒有呢?答案是:領袖雖偉大,寫別字殆亦難免。

近代堪稱偉大、受逾億華人擁戴而成偶像人物者,只有孫中山、蔣介石和毛澤東三人。偏偏他們都有寫別字的紀錄。先說孫中山。

據說,孫中山下筆匆匆,文不加點,一紙手諭而有別字者,不只一例。他在1896年為英國漢學家翟爾斯(Herbert Giles)而寫的自傳手稿,籍貫的籍字寫成藉,瀏覽的瀏寫成流。他在1905年,身為同盟會總理,委派會員馮自由、李自重到香港籌組分會,其委任狀把委託的託寫成托。兩次都因下筆匆匆,不及修改致誤。

籍寫成藉,託寫成托,到我們這一代寫稿時貪簡便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其中託誤為托,1956年大陸搞漢字簡化,以誤為正,因為要簡化,廢除託字,以托代替,這等於追認孫中山「沒有寫別字」!

孫中山為人謙虛,由書信到黨綱也時常經他人過目乃至修改。如《致李鴻章書》,陳少白修改過,再經王韜潤色。《興中會章程》,也有陳少白的心血。由同盟會時期到護法時期,為孫修改文章的包括章太炎、陳少白、汪精衛、胡漢民、馮自由、朱執信。前五人國學根底好,都是著名報人;朱執信文武全才,也曾任《民報》、《中國日報》主筆,孫的《建國大綱》由內容到用字,都有朱的心血。

當年馮自由接過孫中山的委任狀,自然看出別字,但是總理手諭,誰敢改呢?翟爾斯雖是英國人卻是漢學家,也由於是人家為自己而寫的自傳,為了尊重朋友,只好視別字而不見。

孫中山遺作,大都經校勘才出版,很難找到別字。

文:容若
資深報人、香港文字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