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蔣介石寫別字

容若專欄《錯字與別字》

蔣介石經常罵人,不少人以為他是老粗,實則中文水準不錯,能寫文言文,而且下筆謹慎。在其筆下,別字絕無僅有。記憶中有兩例:

一是1923年(民國十二年)他赴蘇俄考察時寫的日記,提到列寧「積勞成疾,不能謁晤,深致感咎」,其中「咎」字,應為「疚」字。這是同音之誤。無疑,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要求不嚴,未再覆核,以致留下筆誤。可是,今天香港的作家也有咎疚不分之例。

二是1948年(民國37年)他寫《先系考序》提到其子蔣經國,於抗戰期間,冒險回到浙江奉化取出《宗譜》,有「展轉送達於重慶」一語,其中「展」應為「輾」。或替蔣辯解,有謂「用古字,有何不可」。我以為,倘若人人寫字,都去掉偏旁而復古,則「負債」將寫成「負責」,而「背面」要寫成「北面」,那又成何體統!

還有一個傳說,蔣在1944年(民國33年)的雙十演說,在講稿中把成語「莫名其妙」寫成「莫明其妙」,此後出版辭典的仰承上意,竟說「兩者可通」云云。演說原文,有待查證;辭典說成「名」「明」可通者雖有不少,這無異教人寫別字。

蔣介石在黨國大權獨攬後,文章大都假手於「文膽」。初期「文膽」為邵力子,凡是「聯俄容共」文章,皆出邵手。自1927年南京開府,至1948年,則為陳布雷;陳有病,則由程滄波代之。三人皆名報人,國學根底好。以上所舉兩例,皆與「文膽」無關。可是,以蔣之性格,人家文章寫好,也會動筆修改,所以改錯也有可能。

文:容若
資深報人、香港文字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