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有趣的中印對話

何志平專欄《允执厥中》
美國之行終於成行。2日,一到紐約,就像穿行在密集的森林深處。

美國亞洲協會主辦的2011首屆「亞洲藝術與意念論壇」,邀請亞洲兩個最大的國家—中國和印度,優秀傑出的新興文學工作者及表演藝術家,赴美開展「中印對話」(The Chindia Dialogues)。我率同兩位中國先鋒派作家代表蘇童、徐小斌,應邀出席。

為什麼號稱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國,居然對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此感興趣?為什麼居然那麼大張旗鼓地統籌安排中印文化交流?……其實,自收到美國方面的信息後,我一直都在思考。一路上,也與蘇童、徐小斌討論,試圖尋找答案。之後三天的會議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些問題。

印度是中國重要的鄰國,兩國關係的性質和狀態不停地變遷。這一兩年,人們感覺中印關係似乎有一些停滯,甚至倒退。但實際上,着眼大的時間段,兩國關係正處在逐漸改善的過程之中。有人說,中印緣何走近?首先因為,中印兩國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源遠流長,世界觀、歷史觀以及時間的概念立足長遠。中國上下五千年,經歷了十幾個朝代,很多朝代都超過美國歷史總和的二三百年。季候風亦從印度洋橫掃喜馬拉雅山,直到秦嶺。可謂一陣風,吹過了兩個文明國度。

其次,中印兩國有着數千年的文化友好交往史,語言、文學、戲劇、醫學、音樂、舞蹈等,無不相互影響,曾有效促進彼此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如中國佛教來自古印度,如今印度信佛的人反而不多,倒變成了中國的大教。第三,中印兩國國情相似。雖然兩國經濟改革之路並不完全相同,但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需求、困難和問題在許多方面是相同的。如人口衆多,文化教育科技落後,經濟欠發達和數億的貧困人口等。第四,中印都需要和諧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及在能源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中印都是油氣資源匱乏國家,在爭取海外油氣資源問題上,目前已步入共同開發渠道。

當然,也有人質疑主辦單位,首屆論壇即把中印放在一起,是否因某些方面不願太强調、突出中國,所以故意選取印度平衡、壓制,讓中印搞擂台賽?或者僅因為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報告,印度人口將在2025年趕超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更甚者,是別出用心,將印度的民主國家制度與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做比較,從而彰顯中國的政治制度,隱喻共產黨獨裁,指責中國社會沒有民主、透明度?防止中印合作?……

論壇同樣吸引了不少媒體到訪,包括新華社、中新社、鏡報等中文資訊。有記者問我,怎樣看待美國公衆的衆多想法及中印問題?我莞爾一笑,答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不管哪一種,難道都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嗎?中印兩國在亞洲,舉足輕重,特別是東亞和中亞,相互之間存在很多互補學習之處,為未來在更大範圍內開展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中印,也該結成聯盟了。

我知道,類似的「中印對話」今後還會繼續,相信總有一天這個世界人人會打開心門,走近彼此,走近你我。

文:何志平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