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康熙皇帝寫別字

容若專欄《錯字與別字》

被吹噓為「康乾盛世」的皇帝,亦以寫別字著名,先談康熙皇帝。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代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個。某年他遊歷江南,路過杭州,欣賞「西湖十景」,於其中一景題字。這一景原名「麴院風荷」,已歷宋、元、明三個朝代,這位清朝皇帝大筆一揮,寫成「曲院風荷」。這一字犯了同音之誤,引起臣民竊竊私語。

麴字俗寫成麯,本指含有麴菌的物質。它可以釀酒,稱為酒麴或酒母。麴院,指釀酒間。明朝的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早有解釋:「麴院,宋時取金沙磵之水造麴,以釀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稱麴院風荷是也。」北方話麴曲同音(粵語則有不送氣與送氣之別)。所以麴俗寫成有曲字之麯。但是,麯字沒有人寫成曲,這因為字義不同,用途有別。康熙將麴(麯)寫成曲,自然是別字了。

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世,已非常專制,文字獄愈來愈多。皇帝寫錯,誰敢公開指出?數十年後,康熙之孫乾隆,深知必有人暗裏譏諷,想起要盡孝,不免為乃祖文過飾非。他在康熙所題「曲院風荷」碑石後面題了一首詩,內有「莫驚筆誤傳新榜,惡旨崇情大禹同。」之句。旨,是古人對酒的別稱。他認為,祖父並無寫錯,只因他同古代聖人夏禹一樣厭惡飲酒,才把麴改為曲,叫大家不要大驚小怪。

三百年後,大陸官方簡化漢字,麴、麯合併於曲,於是康熙當年寫的別字就變成正字。

不但「曲院風荷」照用,無人記得「麴院風荷」,又因黴菌的黴也簡化為同音的霉,黴菌中的黃麴黴素也改稱黃曲霉素。

文:容若
資深報人、香港文字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