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代作家寫別字

容若專欄《錯字與別字》
「代作家寫別字」,不是「大作家寫別字」之訛。代者,替也。具體情况是,作家筆下本來用正字,編輯卻替他改成別字,這就是代作家寫別字了。

原來,這在內地,早已形成風氣。二十年前,我已聽說有這麽一回事,曾發現,作家筆下用「即使」,編輯替人改成「即便」已有多例。初時我還以為「手民之誤」,因為「使」字和「便」字,只有一畫之差,後經查證,是代作家寫別字。

除了常用字正字改成別字,成語也有正字改成別字的,如「走馬看花」被改成「走馬觀花」,就聽過不止一次。直到最近,我才親眼看到一例。

北京西區一家出版社,2011年出了一部《陳紀瀅文存》。該書第十三頁有這麽一句:「但我不能就這麼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看看房子。」文中「走馬觀花」,正由「走馬看花」改成。

「走馬看花」這成語,出自唐人孟郊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陳紀瀅那篇文章,是他在1931年勇闖東北淪陷區寫成的,刊於當時天津《大公報》。這篇文章,許多人看過;我也看過,原來用「走馬看花」。至於所謂「走馬觀花」,是1960年後才在內地出現,據說有高幹嫌「看」字俗,不如「觀」字雅,因而改之,上行下效,竟然蔚成風氣。當時我在香港未知。其實,只要稍有舊學根底,都尊重原稿而用「走馬看花」,內地與香港,並無兩樣。

最主要的原因是「看」與「觀」,音義俱異,不容混淆。「看」改為「觀」就改出語病。不料《現代漢語詞典》「走馬看花」一條竟說「一說走馬觀花」。寫別字的,開始有所恃;再經《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來個顛倒,只收「走馬觀花」,標明也說「走馬看花」。有了兩本詞典支撑,這種代作家寫別字就全無忌憚了。

文:容若
資深報人、香港文字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