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今天「老子再化胡」

何志平專欄《允执厥中》

酷夏在京幾日,發現內地電視台最喜暑期輪放經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乍一打聽,像83版《西遊記》,竟連續播映近三十年,足足影響了幾代年輕人。

今年亦是。那日午間,候友之餘,看孫悟空大戰二郎神。太上老君持金剛琢對觀音菩薩說:這兵器,乃錕鋼摶煉,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

「化胡為佛」?瞬間,「老子化胡」傳說又湧上心頭。某年,某月,某日,老君的人間七十二化身之一﹕老子騎青牛出關,到了印度,遇釋迦牟尼求教。老子點化二三,釋迦牟尼終開悟得道,成為了佛祖。後來,有人作了《老子化胡經》,但各國學者爭論不休。有人說,此書固為西晉道士王浮所偽造,可「老子化胡」傳說卻不自王浮始。不管怎樣,作為中外文化交融產物的「老子化胡」傳說,無形中反映出了中外文化早期傳播方式上的某些特點與發展。

至少,中外文化交合,古已有之。反觀今日,在核威嚇的危機共振平衡背景下,國與國之間,尤其是大國間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幾率愈來愈小;國際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等競爭正顯現為文化競爭,已逐漸被更隱蔽的國家「軟實力」戰爭所遮掩;彼此的文化戰略博弈、文化「軟實力」的輸出,倒成了全球化時代的一大圖景。

應該說,西方人很早就意識到文化戰爭的意義。英國在創「日不落帝國」之時,已將文化、語言、價值觀、生活方式,甚至文學藝術,滲透到了其勢力所及的每一個角落,迄今英語仍是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文化擴張」,無疑可與英國政治擴張的等量支柱。法國從路易十三時代起,則將「文化稱霸」與「國家稱霸」等量齊觀。美國自冷戰後也將文化視為征服他國的重要手段,利用新聞媒介、電影娛樂、科技網路等方面優勢,寓「文化輸出」與「文化滲透」為一體,潛移默化,影響他國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強化論證美國的世界領導者地位的「軟權力」手段、制度模式。

中華文化曾領先世界一千八百多年,於近代二百年沒落。直至現今,中國政治、經濟方迎頭趕上。有一段時間,西方媒電時時散播未來世界定於一,中國將壓倒其他霸權,獨擅勝場。

我以為,此一不必是定於政治上的統一,應是文化上的高度融合。政治代表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經濟則是提供政治和軍事的保障。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的核心部分,是大國競爭的最後戰役。「軟實力」不強的國家,即使在「硬實力」戰爭中獲勝,卻無法贏得他國認同。只能成為「大國」,而永遠不能稱之「強國」;只能淪為「霸道」,而達不到「王道」。美國希望「霸化」、「西化」整個世界,但東方不要,中國更不需要「西化」。中國要「化西」,要「三化」全球。一為「教化」,擺事實、講道理,理性教育;二為「感化」,談感情、建友誼,感性打動;三為「文化」,以文明吸納更新,兼收並蓄,擁有西方「先進價值」之餘,亦有東方「有容乃大」的胸襟。

古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中國,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中華文明,「老子再化胡」,重返世界!

文:何志平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